【十年中国风】让马斯克惊叹的“基建狂魔”为何难复制******
中新网北京10月4日电 题:【十年中国风】让马斯克惊叹的“基建狂魔”为何难复制
记者 左宇坤
“9个小时完成一座火车站的改造工程”“589米长的四车道立交桥夜间8小时拆除”“3万吨车站平移288米,还来了个90度转身”……
这十年,如此种种高效的中国建设速度,在海外社交平台被外国网友称为“基建狂魔”,被频频围观,并火回国内。甚至,美国企业家埃隆·马斯克也曾在社交媒体上转发“9小时改造火车站”的视频,并赞叹中国先进基础设施的发展速度。
“基建狂魔”圈粉世界,直观是海外舆论场对中国基建能力的惊叹和钦佩,背后则是西方对难以复制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感慨。
中国基建史,是一部逆袭史
“高山大海也无法阻止中国修路的脚步。”英国一档著名汽车节目曾将镜头对准了中国的高速公路网,主持人在节目中连连赞叹,“不是因为地形有多简单,是因为中国人有强大的信仰。”
1988年之前,中国还没有一条高速公路。而截至2021年末,全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16.9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8090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曾经,广西第一趟进京列车需要运行60-70个小时,如今南宁至北京最快高铁仅需10.5个小时,实现“半日达”。目前,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4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中国大桥总长度世界第一;公路桥和铁路桥总量超过100多万座,数量世界第一;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使2000公里范围可4小时通达。在这背后,是“基建狂魔”集中力量办大事,一路向前完成逆袭。
如今,中国基建还走向国际,向世界分享中国速度。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佩列沙茨大桥等一大批以中国标准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在海外加速落地,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
“就连批评中国态度最坚决的人也惊叹于该国建造桥梁、铁路和其他基础设施的能力。”华尔街日报2021年4月5日曾刊发文章《美国羡慕中国的基础设施,但要模仿它并非易事》称,两国有着不同的需求和制度,在改善基建方面美国可以直接运用的中国经验可能有限。
港珠澳大桥。 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中国基建史,是一部奋斗史
纵论古今,从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神话传说,到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等超级工程,中国人的骨子里从来不缺 “基建魂”,也不缺愚公移山的精神。
“中国速度”的诞生,离不开中国现代化建设者们攻坚克难的恒心,敢啃“硬骨头”的决心,以及民众的万众一心。
为了世界上首条环沙漠铁路线“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线”的最后一块“拼图”——和若铁路早日通车,在施工高峰期,建设者们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在零下20℃的严寒里坚守岗位,最后用时仅三年多让和若铁路实现通车。
在跨越琼州海峡的电力联网工程中,为了按时将海缆从临时泵站转移到终端站,100多名村民团结一心,经过多次演练,靠肩挑背扛成功搬运了海缆,令外方都大加赞叹。
“从跨越大江大河到穿越山谷溶洞,从稳固高寒冻土到抵御14级台风,还要兼顾保护天上的飞鸟、地下的文物……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建设者,会遭遇如此复杂的设计挑战。但破解这些世界级难题,造就了世界级工程和世界级建造队伍,使中国成为当之无愧的基建强国。”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副院长王玉泽说。
日前,被称为“国际工程界诺贝尔奖”的2022年度“菲迪克工程项目奖”揭晓,中国斩获九个获奖项目中的三项,成为获奖最多的国家。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复兴号动车组风驰电掣,港珠澳大桥碧波横卧,天山三线公路物畅其流,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傲立于风暴海域……大江南北,一个个重大基建项目在速度与激情中落地,勾勒出中国发展的新坐标。
中国基建史,是一部创新史
曾经,摆在“基建狂魔”面前的主要难题是地图上的山海湖泊、设备里的技术难关。如今,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基建”也逐步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新亮点。
2022年各省份纷纷提出新基建投资计划,有的地方提出“适度超前布局”,有的则明确“加快”,“十四五”全国投资规模或将超过15万亿元。
新基建带来大放异彩的“云”业态运作在“云上”,落笔在“脚下”。数实融合,各地澎湃进行中的传统基建、新基建项目,承载着扎实增进百姓福祉的愿景。
来自偏远山区的农家,借助顺畅的直播、通达的物流,可以把特色商品卖到全国。
依托于5G网络,医生所在的主操作台和患者所在的操作台可以跨越山海,分别在不同的地方工作,偏远地区民众也能享受到三甲医院专家远程指导与诊疗,让信息多跑路,让病人少跑腿。
……
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并着力构建以新一代通信网络为基础、以数据和算力设施为核心、以融合基础设施为突破重点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重塑出行时空,增进百姓福祉。各种数实融合的基建项目带来的种种新技术、新体验,是“基建狂魔”在用决心和艰辛书写民生实录,圈粉世界。(完)
连花清瘟有三种剂型 该如何选择?****** 连花清瘟自2005年获批上市以来,由于其广谱抗病毒、抑菌抗炎、退热止咳化痰以及调节免疫、提高抗病康复力的特点,一直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感冒、流感等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基于连花清瘟的确切疗效,2020年4月连花清瘟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普通型”的治疗。 如今“连花清瘟”这个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但当消费者去药店购买连花清瘟时,很多人却常常被一个问题问住——要什么剂型的? 很多人知道连花清瘟,也有不少人家中常备连花清瘟,但知道连花清瘟有三种剂型的人似乎不多。2020版《中国药典》收录了连花清瘟胶囊、连花清瘟颗粒和连花清瘟片,这也正是市面上在售的连花清瘟的三种剂型。这三种剂型有何差别?需要之际该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或家人的剂型? 组方功效相同,剂型各有优势 实际上,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剂、片剂都是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病的中成药,三种剂型组方、功效及主治都一样,且三者均为口服用药,即全部为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连花清瘟的主要成分是金银花、连翘、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具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的作用,适用于感冒、流感症见发热或高热、恶寒、肌肉酸痛、咽干咽痛、身体乏力、舌红苔黄或黄腻等症状者。 那么,目前市面在售的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剂、片剂,三者在制作工艺上有什么区别? 胶囊剂是将药物有效成分填装在空心硬质胶囊中或密封于弹性软质胶囊中而制成的固体制剂。胶囊剂型不仅可以掩盖药物不良气味,更是隔绝了药物与外界水分、空气、光线的接触,从而提高了药物稳定性。因有了胶囊来隔绝外界,可更方便地控制胶囊在胃肠道中分散、分解、溶出和吸收起效的时间,使药物剂型做到了延缓释放和定位释放的目的。 颗粒剂作为一种常用中药口服固体剂型,是指使用原料药和适宜的辅料混合制成的呈现为干燥颗粒状的制剂,在使用时加温开水溶解,搅拌均匀后温度适宜即可口服。颗粒剂的工艺延续了传统中药汤剂的特点,所谓“汤者,荡也”,对病邪有扫荡之势,可知其来势勇猛、见效快捷。中药颗粒剂在保持了汤剂吸收快、显效迅速等优点的同时,又克服了汤药服前需临时煎煮、耗时费力、久存易变质等不足。 片剂是将药物原料与辅料等进行粉碎,造粒,干燥,再用压片机制成片状,最后在外层形成一层膜衣;也有不需要造粒和干燥,直接压成片剂者。连花清瘟片剂属于薄膜衣片类,使用了一种高分子物料作为片剂的衣膜,该方法应用广泛。这样做的原因,一是使药物理化性质更加稳定,在遇到空气、光线和水分时不易分解、变质,以此来保证药物质量与药效;二是可以掩盖部分中药的苦味或刺激性气味;三是有些药物遇胃酸易被破坏,需包肠溶衣。片剂覆盖一层膜之后,加入固定的食用色素包上颜色衣,则便于识别,可以防止误服。 如何选择连花清瘟剂型 如果单纯以起效速度而言,颗粒剂具有吸收快、显效迅速的特点。此外,一些吞咽功能不好或服药依从性差的人群,如儿童、老年人以及有吞咽功能障碍的人群等,出于服药时的安全性考虑,建议选用颗粒剂。但是颗粒剂在使用前需要用温开水调匀冲服,如果达不到这个条件,则只能选择其他剂型。另外颗粒剂在保存上不如胶囊和片剂方便,当有出差或旅游出行需求时,建议选择胶囊剂或片剂,使用时更为方便。 在知悉上述剂型各自优势以及患者自身状况的情况下,连花清瘟三种剂型的选择也应结合患者的用药顺应性而定,“怎么舒服怎么来”,以用药后症状得以缓解且没有其余不适为度,没有绝对的标准,不必拘泥。 在服用连花清瘟期间,应忌吸烟、饮酒,避免进食烧烤、火锅、麻辣烫、巧克力等辛辣、滋腻的食物,也不要贪凉饮冷,以免损伤中焦脾胃之阳气。为避免邪气留于体内,不宜在服用连花清瘟的同时,再服用人参、鹿茸、枸杞等滋补类中药或中成药。 连花清瘟虽是家中常备治疗感冒、流感的成药,但有严重的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或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前可以咨询医师或药师,避免药物联用出现问题。需要强调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背景下,疫情防控人人有责,当出现发热等不适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或上报社区,在医师指导下对症用药。(李妍)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